澳森特钢携手华电集团启动50MW风电制氢项目 助力辛集打造零碳示范园区
发布时间:
2025-09-19 00:00

9月17日,澳森特钢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合作建设的"50MW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"在辛集市南智邱镇正式启动。这一重大项目的启动,标志着澳森特钢在绿色能源转型和零碳战略实施中迈出坚实一步,也为辛集市氢能产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辛集市政府市长宗振华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丁超、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秦云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。中国华电集团河北分公司、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、中建一局、金风科技、北京天杉高科等合作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见证。

辛集市政府市长宗振华首先发表致辞,充分肯定了澳森特钢在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示范作用。他表示,市委、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强化政策与服务保障,共同推动辛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中国华电集团河北分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柏春光在致辞中表示,华电集团将充分发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优势,确保项目高质量建成投产,助力辛集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。

澳森特钢执行董事曹亚楠在致辞中强调,本项目是澳森特钢践行"双碳"战略、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的关键举措。项目采用风电直连制氢技术,实现绿电绿氢高效协同,显著优化能源结构,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他还表示,澳森特钢正积极推进国家级零碳示范园区申报工作,期待与华电等合作伙伴携手打造京津冀氢能应用示范标杆。
此次启动的50MW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4.05亿元,集风电、制氢、储氢、加氢于一体。项目凝聚了中国电建北京院、中建一局、金风科技及天杉高科等参建方的专业技术与经验,是多方协同、合作共赢的典范之作。项目建成后,将每年为澳森特钢提供绿电约8084万千瓦时、绿氢约650吨,填补了辛集市绿氢"制储运加用"全产业链空白。
未来,澳森特钢将继续深化与华电集团等战略伙伴的合作,拓展氢能在钢铁生产中的多元化应用,构建"电—氢—钢"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体系,为企业绿色转型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,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澳森力量。
相关新闻
未来,澳森特钢将充分依托博士后工作站的平台优势,深化与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同,在特钢的前沿研发与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深耕,着力突破关键工艺与技术瓶颈,推动工艺绿色化、产品高端化、制造智能化,为客户提供更高效、更稳定、性能更卓越的产品,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为区域经济升级、行业高质量发展,持续贡献“澳森”力量。
电气实验基地是专业化的电控技术实训平台,集成PLC控制、传动、负载及调试等核心系统,打造安全、真实、可控的沉浸式实操环境。基地突破传统“理论讲解+现场观摩”培训模式,不仅帮助员工深入理解电控原理、提升实操与复杂问题处理能力,还兼具程序离线测试与元器件性能检测功能,为生产连续性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。
澳森特钢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签约仪式暨《SWRH82B钢的全流程组织演变图谱》发布会成功举行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,河北省政府参事、省发改委原一级巡视员高俊钊,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宋向党,澳森特钢董事长曹跃彬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、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李拥军,上海大学伟长学者、上善院院长董瀚,冶金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马文欢等出席会议并讲话。会议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冶金技术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、河北省节能协会名誉会长、中国冶金报社顾问、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王大勇主持。上善院副院长陆恒昌,河北省发改委化剩办秘书处处长黎艳,河北省工信厅钢铁工业处处长张晓辉,澳森特钢总经理王喆,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助理陈晓莉,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委员、发展研究处处长史慧恩等,也出席了本次会议。
10月29日,武汉城发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武汉城发”)与澳森特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双方一致同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携手推动区域建筑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武汉城发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张辉、胡永胜,澳森特钢非钢销售总监刘伟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。
为通过DCMM认证,澳森特钢专门组建数据管理团队,全面梳理企业数据资产,系统评估数据管理现状,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制度流程,有效提升了数据的规范管理与创新应用能力,帮助企业系统化构建数据管理体系,弥补短板,规范数据工作,为企业打造一个统一的“智慧大脑”,确保从采购、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据真实、互通、可用。它不仅是实现精准排产、降低能耗的直接工具,更是支撑企业从“经验驱动”迈向“数据驱动”的战略基石,为智能化升级铺平道路,为后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9月26日,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,5G应用产业方阵承办的第八届“绽放杯”5G+能源有色专题赛决赛圆满收官。澳森特钢与河北移动联合申报的《5G赋能澳森特钢智能制造》项目,凭借5G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,历经多轮激烈角逐,最终从全国29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,荣获专题赛一等奖,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。